第四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 : 近代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歷史回顧
[香港] : [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 : [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5]
1 v. ; 30 cm
Book
Location | Call Number | Status |
---|
Office | BR 1295 .H6 .J5 VOL.1 | Available |
Office | BR 1295 .H6 .J5 VOL.2 | Available |
- [v.1]. 論文集 -- [v.2]. 會議程序及論文提要
- 心靈與誠實 : 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談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 / 林治平 -- 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 : 五十年代中國教會對基督教本色化的評議 / 邢福增 -- 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兩點思考 / 段琦 -- 論近代中國家族觀念的嬗變與基督教文化 / 楊劍龍 -- 近代華人教牧的誕生 : 王煜初牧師的生
- 會議於2005年6月17日至18日假香港浸會大學進行. 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與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
- 會議於2005年6月17日至18日假香港浸會大學進行.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與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
- 第四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討會
- The 4th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Modern China : historical appraisals of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modern China
- Chu, Cindy Yik-yi. The Maryknoll diaries : Hong Kong in the 1920s
- Lee, Joseph Tse Hei. Christianity and state building in republican Chaozhou, South China
- Reilly, Thomas H., 1954-. Son of heaven, son of God : Taiping views of Jesus the Christ
- Wong, Man Kong. Protestant churches in Hong Kong before 1941 : a spatial perspective
- 王立誠. 近代教會大學中國化的滬江大學個案
- 何慶昌. 離散中的本色神學 : 一個對謝扶雅的研究
- 吳梓明. 從教會大學的經驗看中國基督教教育的本色化
- 李志剛, 1939-. 香港張祝齡牧師的本色化理念及實施
- 李金强. 近代華人教牧的誕生 : 王煜初牧師的生平及其思想
- 邢福增. 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 : 五十年代中國教會對基督教本色化的評議
- 林治平, 1938-. 心靈與誠實 : 從生命教育的角度談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
- 林美玫. 郭斐蔚主教與美國聖公會在華教會事業的再造 : 以教會本色化的觀察與摸索為主的探討
- 林瑞琪. 納匝肋印書館與天主教傳播事工的本地化
- 姚西伊. 抗戰與唯愛 : 吳耀宗的思想掙扎(1931-1937)
- 查時傑. 中華基督教婦女祈禱會 : 臺灣一個從事軍中傳教工作的組織
- 段琦. 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兩點思考
- 夏其龍. 胡振中致全球主教的兩封信
- 梁家麟. 王爾敏教授對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貢獻
- 莊欽永. "命自我作, 福自己求"或"吉凶禍福由於天, 非人所能自主" : 十九世紀上半葉基督新教傳教士與道教, 中國民間信仰之對話
- 陳廣培. 從「眞光」雜誌看基督教對「女權」的態度
- 湯泳詩. 香港工業宣教之本土化過程 : 以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為個案
- 湯紹源. 長洲教會的開發 : 一個鳥瞰
- 賀璋瑢. 《禮記》的性別意識探略 : 兼與《聖經?創世紀》的性別意識的比較
- 馮羽.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對話 : 以林語堂《信仰之旅》為中心
- 楊劍龍, 1952-. 論近代中國家族觀念的嬗變與基督教文化
- 趙曉陽. 美國學生海外志願傳教運動與中華基督教學生立志傳道團
- 劉紹麟, 1968-. 何謂自立?從倫敦會華人教會的自立過程看
- 劉義章. 教會與社會 : 基督教靈實協會與香港將軍澳社區的形成
- 賴品超. 離散中的本色神學 : 一個對謝扶雅的研究
- 蘇精, 1946-. 洪仁玕與倫敦會傳教士的交情
- https://cms.trccloud.hk/opac/bib/AJ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