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 : 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
林鴻信編
初版.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 2013
xx, 325 p. ; 22 cm.
Book
Location | Call Number | Status |
---|
1/F Collection | BT 701 .3 .J54 | Available |
- A.基督宗教的人觀與我觀對華人的意義 / 劉述先
- 前言
- 人性問題
- 幽暗意識問題
- 位格問題
- 存在問題
- 意志與神人的關係: 奧古斯丁論人的處境 / 譚國才
- 從神人關係出發的人論
- 從神人關係看人的自由意志
- 從神人關係看自由意志為何擇惡
- 人性的普遍腐敗: 原罪與意志
- 恩典與意志
- 對華人文化的意義
- 結語
- 早期基督宗教之幽暗意識: 奧古斯丁之罪論 / 李錦綸
- 引言
- 奧古斯丁對於惡的問題尋求解釋
- 位格意志的終極性
- 從生命「塌陷」到文化「陷溺」
- 結論
- 多瑪斯的人學 : 人的實體統一性 / 丁福寧
- 問題的淵源
- 多瑪斯的人的形上組成原理
- 人的實體的統一性與靈魂不朽
- 小結
- 對華人文化的意義
- B.多瑪斯的罪觀與自然道德律 / 陳尚仁
- 前言
- 多瑪斯的罪觀及自然道德律
- 來自新教神學家卡爾.巴特的批評及對批評的答辯
- 法家之法與自然道德律的粗略比較
- 結論: 重新評價多瑪斯的自然道德律及罪觀
- 藉信而立: 路德問答中的人觀 / 陳冠賢, 王榮昌
- 引言
- 路德問答之核心主題: 信心
- 路德問答中的人觀
- 反思與結語
- 從《意志被綑綁》看路德的罪觀 / 蔡麗貞
- 前言
- 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的交集與張力
- 辯論的緣起
- 伊拉斯姆的定位
- 《意志被綑綁》的罪觀
- 神觀與人觀(人觀乃由神觀界定)
- 罪觀與稱義彼此相連, 義人是由罪人來定義
- 世界學問與福音神學的基本差異
- 基督教的罪觀與華人文化的關聯
- 路德的罪觀影響其在文化活動中的參與
- C.加爾文的人觀與幽暗意識 / 林鴻信
- 前言
- 認識人與認識上帝
- 人是上帝形像
- 墮落的人: 幽暗意識
- 怠惰的人
- 巴特對怠惰的後續觀察
- 與儒家思想對話
- 尾聲:不斷地改革
- 加爾文論人的墮落與罪: 淺釋宗教改革時期基督宗教的幽暗意識 / 鄭仰恩
- 前言: 介於中世紀與現代之間的加爾文
- 從《基督教要義》看加爾文的思想脈絡
-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裏論人的墮落和罪
- 《1538年教理問答》和《羅馬書釋義》的觀點
- 加爾文論「屬世的人」及「普遍恩典」
- 結語: 活在焦慮與張力中的加爾文
- 從十九世紀思想家士來馬赫看基督宗教人觀 對華人文化與社會的意義 / 林鴻信
- 前言
- 生平處境
- 宗教情感
- 以意識詮釋人
- 士來馬赫人觀之批判
- 士來馬赫人觀對華人文化與社會的意義
- 田立克與巴特的罪觀比較 / 莊信德
- 前言
- 田立克神學的罪觀
- 巴特神學的罪觀
- 罪的復和之道
- 結論: 關係指向的罪觀圖示對華人罪觀文化的啓迪.
- https://cms.trccloud.hk/opac/bib/AO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