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大哉問 : 關於罪與救贖的兩難式信仰思辨

鄭德富著
香港 : 印象文字, 2024
336 p. ; 23 cm.
館藏地索書號現狀
1/F CollectionBT 720 .Z45到期: 2025-07-17

  • A.第一章 傳統原罪論與救贖恩典之間出現甚麼矛盾?
  • 1.1 奧古斯丁對亞當的原罪歸罪後人有何解釋?
  • 1.2 奧古斯丁的亞當原罪歸罪解釋受到甚麼質疑?
  • 1.3 奧古斯丁「救贖本乎恩典」的救贖觀有何含義?
  • 1.4 救贖是人應得的嗎?「恩典」、「配」與「應得」的聖經原文有何意思呢?
  • 1.5 救贖恩典有「補償、補救或抵消原罪所帶來的不公」的含義?
  • 1.6 奧古斯丁的「救贖是神的絕對主權和預定」和「救贖的排他性」受到甚麼批評?
  • 1.7 總結
  • B.第二章 傳統原罪論是牢不可破的「眞理」嗎?
  • 2.1 引言:亞當「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2.2 全人類存在亞當體內與亞當一起犯罪?「實存論」如何解釋亞當的罪歸算後人?
  • 2.3 全人類「被」亞當代表犯罪?「代表論」如何解釋亞當的罪歸算後人?
  • 2.4 全都怪亞當?「實存論」和「代表論」〔包括間接歸罪論〕各受質疑之處
  • 2.5 「實存論」與「代表論」共同受質疑之處
  • 2.6 人犯罪既是注定又是本於一己的「自由」?奧古斯丁與伯拉糾的爭辯
  • 2.7 安瑟倫的原罪歸罪解釋:人失去「起初的義」
  • 2.8 愛德華滋的原罪歸罪解釋:人與亞當的「本質上連繫」
  • 2.9 神定人罪是因為祂預知每一個人都會干犯亞當同樣的罪?中介知識有何解釋?
  • 2.10 總結
  • C.第三章 夭折小生命的無罪反映人天生沒有背負原罪罪責?
  • 3.1 引言:人根本沒有背負亞當原罪的罪責與罪性?
  • 3.2 有指小生命天生有罪
  • 3.3 有指小生命根本無罪
  • 3.4 有指夭折小生命有罪但尚有救恩盼望
  • 3.5 矛盾一:人人不配得到救贖但夭折小生命卻配得救贖?
  • 3.6 矛盾二:夭折小生命的得贖是「神的恩典」抑或是「神的責任、補償、補救」?
  • 3.7 矛盾三:「問責年齡」始於生命之始抑或心智開始成熟之時?
  • 3.8 矛盾四:小生命的「夭折」是被神揀選得救的條件之一?
  • 3.9 矛盾五:夭折小生命的得救不需要「信心與悔改」?
  • 3.10 矛盾六:選擇性援引經文
  • 3.11 矛盾一至六的小結
  • 3.12 總結
  • D.第四章 神不看人的先天敗壞罪性為有罪?
  • 4.1 何謂「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
  • 4.2 「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的歷史由來
  • 4.3 新瓶舊酒?「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與傳統原罪論同樣牴觸神的公義
  • 4.4 「罪性」的詮釋及影響
  • 4.5 罪性未必令人犯罪?
  • 4.6 人犯罪未必受神懲罰?
  • 4.7 東正教「先祖的罪」
  • 4.8 亞米紐斯主義原罪觀
  • 4.9 ?斯理原罪觀
  • 4.10 新學派原罪觀
  • 4.11 溫和改革宗原罪觀
  • 4.12 「重洗派-門諾會」的罪觀
  • 4.13 總結
  • E.第五章 甚麼是近代原罪論?
  • 5.1 近代原罪論的由來與特點
  • 5.2 八類近代原罪論觀點的概略
  • 5.3 施萊爾馬赫:「罪是源於人的上帝意識受阻」
  • 5.4 饒申布士:「罪的社會結構性和體制性」
  • 5.5 巴特:「罪的本質是人的心態」
  • 5.6 布特曼:「罪是源於人的自我為義」
  • 5.7 尼布爾:「人存在的焦慮是罪的根源」
  • 5.8 格林:「罪是源於人有動物自私自利的本性」
  • 5.9 舒恩貝格:「人纏身於世界的罪」
  • 5.10 溫保祿:「因性」原罪和「果性」原罪的重新詮釋
  • 5.11 近代原罪論可商榷之處一:人類起初的不完美是人類的原罪?
  • 5.12 近代原罪論可商榷之處二:人的原罪約化為人的本罪?
  • 5.13 總結
  • F.第六章 有關原罪的相關經文及詮釋
  • 6.1 人人天生有罪
  • 6.2 反駁「人人天生有罪」
  • 6.3 人人須承受亞當的罪?(一)
  • 6.4 人人須承受亞當的罪?(二)
  • 6.5 人須承擔先祖的罪和亞當的罪?
  • 6.6 創世記三章「罪的故事」是解釋人類原罪和墮落?
  • 6.7 從「人人干犯本罪」推論「人人背負亞當原罪」?
  • 6.8 從「人人需要救贖」推論「人人背負亞當原罪」?
  • 6.9 總結
  • 結語.
  • 附參考資料.
  • 印象文字
  • 9624576548
  • 9789624576542
  • text
  • volume
  • unmediated
  • https://cms.trccloud.hk/opac/bib/AO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