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裏聯合 : 享受豐盛的生命 : 中世紀西歐的靈修傳統

溫偉耀著
初版. 香港 : 明風, 2024
451 p. ; 21 cm.
館藏地索書號現狀
1/F CollectionBV 4490 .W45Available

  • A.第五章 方濟的靈修學 (一) : 生命的經歷與實踐貧窮的體驗
  • 一、中世紀歐洲的世界和信仰
  • 第一部 方濟的生命與經歷
  • 一、悔改以前的日子 (c.1182-1204,22歲以前)
  • 1. 生於富裕之家
  • 2. 對自己誠實、疏財仗義的性格
  • 二、悔改的經歷 (1204-1206,22-24歲)
  • 1. 第一次呼召:「騎士英雄」第二次受挫: 「回家吧!」
  • 2. 第二次呼召:棄絕肉體
  • 3. 愛上貧窮
  • 4. 第三次呼召:修建主的殿
  • 5. 父子決裂
  • 三、以基督的標準修葺教會 (1206-1213,24-31歲): 建立團契、宣講福音
  • 1. 靜默等候
  • 2. 天國的使命與貧窮的福音
  • 3. 和平之子
  • 4. 團契的生活:「小兄弟」
  • 5. 團契的生活:佳蘭姊妹
  • 6. 玫瑰盛開時
  • 7. 醫病趕鬼
  • B.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宣教與整頓修會 (1213-1221,31-39歲)
  • 1. 從團契變成組織: 弟兄相處的苦惱
  • 2. 面對組織的擴展: 隱退與順服
  • 3. 福音與會規
  • 4. 弟兄友愛之道
  • 五、透射神性的光輝 (1221-1226,39-44歲)
  • 1. 聖誕重現
  • 2.「五傷」的印記
  • 3. <讚美上主歌>
  • 4. 從「失望的邊緣」到「無限的讚頌」
  • 5. <太陽弟兄頌歌>
  • 6. 死亡姊妹
  • 第二部 方濟的貧窮經歷與生命的釋放
  • 一、第一層次的「貧窮」:「親近,服侍貧窮人」的經歷
  • 1. 貧窮與悲憫 (一):「跨出去」的勇氣
  • 2. 貧窮與悲憫 (二):「接過來」的容量
  • 3. 貧窮與悲憫 (三):因為「專注」對方,而「遺忘」了自己
  • C.二、第二層次的「貧窮」:「自己成為一無所有的貧窮人」的經歷
  • 1.「徹底貧窮」的呼召
  • 2.「放下」、「簡約」中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 第六章 方濟的靈修學 (二): 關懷、寬恕與生態靈修的呼召
  • 第一部 方濟的關懷與寬恕
  • 一、從「關懷」到「悲憫」: 方濟敏銳的大愛
  • 1. 感同身受的「同情共感」
  • 2. 眞切的關懷 : 必然帶來行動
  • 3.「關懷」和「悲憫」的屬靈操練
  • 二、和平與寬恕
  • 1. 以「福音的生命見證」去傳揚福音
  • 2. 在戰火中的「和平福音」
  • 3. 寬恕: 「感同身受」的想象
  • 第二部 方濟的生態靈修學
  • 一、兩個對「方濟親近大自然」不太準確的理解
  • 1. 方濟是中世紀的浪漫詩人?
  • 2. 方濟是典型的環保主義者?
  • D.二、為甚麼大自然在方濟的靈性生活中那麼重要?
  • 1. 他享受與大自然的溝通
  • 2. 自己與周遭世界合而為一的情操
  • 3. 看到上帝在其中
  • 三、從<太陽弟兄頌歌>體驗方濟的「生態靈修學」
  • 1. 方濟的<太陽弟兄頌歌>
  • 2. <太陽弟兄頌歌>裏的屬靈體會
  • 3. 透過大自然向上帝敬拜和讚美: <太陽弟兄頌歌>的啓迪和實踐
  • 第七章 聖衣會的靈修學 (一): 大德蘭的禱告境界與「靈心城堡」
  • 第一部 走向新時代、新世界的屬靈挑戰
  • 一、十六世紀的歐洲:教會的轉折點,西方文明的轉捩點
  • 1. 邁向「西方現代社會」: 「中世紀」時代的終結
  • 2. 十六世紀的歐洲: 新時代、新文明的出現
  • 二、十六世紀的西班牙: 天主教靈修學黃金時代
  • 1. 耶穌會的靈修學性格
  • 2. 聖衣會的靈修學性格
  • E.第二部 聖衣會的靈修傳統與性格
  • 一、聖衣會的源流
  • 1. 聖衣會的成立
  • 2. 十六世紀西班牙的聖衣會及其改革
  • 二、聖衣會的核心屬靈體會
  • 1. 核心:在禱告中與上帝會面
  • 2. 愛的力量:純全的愛慕而帶來的親近
  • 3. 極致境界:與上帝聯合
  • 4. 進程:到達這極致境界的禱告進程階段
  • 5. 操練:足夠的獨處,寧靜禱告的時間
  • 6. 群體實踐:生活、團契與服侍
  • 第三部 大德蘭的生平與經歷
  • 一、大德蘭的性格和氣質
  • 二、大德蘭的生平
  • 1. 早年生活 (0-20歲)
  • 2. 靈性的掙扎與更新 (20-39歲)
  • 3. 堅定信仰、體驗奧秘經歷、建立革新修會 (39-47歲)
  • 4. 全面投入革新修會和寫作 (47-67歲)
  • F.附錄 (一)《靈心城堡》展示的靈性境界
  • 一、《靈心城堡》的七重住所:靈性生命的成長藍圖
  • 1. 第一重住所:邁向靈命的覺醒
  • 2. 第二重住所:擺脫世界的騷擾、進入屬靈生命的世界
  • 3. 第三重住所:敬虔操守的努力
  • 4. 第四重住所:從人的 (主動)奮力到上帝臨在的 (被動)灌注
  • 5. 第五重住所:與上帝聯合
  • 6. 第六重住所:與基督「訂婚」 : 豐盛與受苦
  • 7. 第七重住所:「靈婚」 : 成為基督的新娘
  • 二、綜論《靈心城堡》
  • 1. 《靈心城堡》的貢獻:總結、擴展歷代靈修學的成果
  • 2. 《靈心城堡》評議
  • F.第四部 大德蘭的靈修學:禱告的體驗與操練
  • 一、「禱告」究竟是甚麼: 禱告的三個核心眞理
  • 1. 目的: 禱告為的是親近上帝,可以與祂親密地分享
  • 2. 結果:在意志上: 從差距到和諧一致
  • 3. 途徑 (透過甚麼方式): 「情話綿綿」的「單獨約會」
  • 二、禱告的具體實踐安排
  • 1. 時間上的安排
  • 2. 由「決心」而成為「習慣」
  • 3. 困難: 禱告的平淡乏味與屬靈的美德
  • 三、禱告的內容:怎樣進行?
  • 1. 專注 (Concentration)
  • 2. 閱讀和默想 (Consideration)
  • 3. 禱告交談 (Conversation)
  • 4. 決定行動 (Commitment)
  • G.附錄 (二)靈性生命的高峰境界 : 與上帝聯合
  • 一、靈性生命的高峰體驗 : 內在 (禱告)的經歷
  • 1. 體會:「寧靜的禱告」 (Prayer of Quiet)
  • 2. 與上帝的關係:「全然的聯合」 (Full Union)
  • 3. 經歷:「渾然忘我」 (Ecstasy)
  • 4. 結合:「靈婚」 (Spiritual Marriage) : 徹底轉化的聯合 (Transforming Union)
  • 二、靈性生命的高峰體驗 : 外在屬靈美德)的表現
  • 1. 轉化 (Transformation) : 更新的「依賴」與更新的「抽離」
  • 2. 更新的敏銳 (Renewed Sensitivity)
  • 3. 更新的意欲 (Renewed Desire)
  • 4. 返璞歸眞 (Simplicity)
  • H.第八章 聖衣會的靈修學 (二) : 十架約翰的「心靈黑夜」經歷
  • 第一部 十架約翰的生平與經歷
  • 一、攀登基督教靈修學的高峰:大德蘭與十架約翰的性格、氣質
  • 1. 十架約翰的性格、氣質
  • 2. 大德蘭與十架約翰
  • 二、十架約翰的生平
  • 1. 第一個階段 (1542-1567):屬靈預備期 (25歲以前)
  • 2. 第二個階段 (1567-1577):開始積極參與改革修會時期 (25-35歲)[10年]
  • 3. 第三個階段 (1577-1588):屬靈經歷高峰及寫作時期 (35-45歲)[10年]
  • 4. 第四個階段 (1588-1591):參與教會行政的最後歲月 (46-49歲)[3年]
  • I.第二部 十架約翰的靈修學:心靈的黑夜
  • 一、從靈修詩《黑夜》到「心靈黑夜的靈修學」
  • 二、十架約翰對「黑夜」的獨特理解
  • 1.「黑夜」的象徵意義
  • 2. 十架約翰的「黑夜」:不是指因為人犯罪而帶來的負面結果
  • 3. 對「黑夜」不一樣的積極、正面的理解
  • 4. 領會「黑夜」的積極意義 : 對人生和靈命的重要
  • 三、關於「心靈黑夜」的兩個基礎:「三個階段的黑夜」與「人的心靈結構」
  • 1. 三個階段 (三重)的「心靈黑夜」
  • 2. 基礎補充 (一):人的「心靈結構」 (the Structure of Human Soul)
  • J.四、第一重黑夜 : 「主動的感官黑夜」:人主動地讓自己的感官黑夜
  • 1. 欲望的轉化 (Transformation of Desire):熄滅對世間事物的胃口,為要對上帝的渴望留出空間
  • 2.「主動的感官黑夜」的實踐和操練
  • 五、第二重黑夜 : 「被動的感官黑夜」和「主動的靈性黑夜」:上帝安排讓人被動地進入黑夜
  • 1. 上帝的退隱 (the Absence of God)的現象和經歷
  • 2.「被動」的感官黑夜 : 出自上帝計劃的「黑夜」
  • 3. 採取甚麼態度去應對?
  • 4. 配合「第二重黑夜」的屬靈操練:從「感官」邁向「靈性」的轉化
  • 5. 總結「第二重黑夜」 : 「被動的心靈黑夜」
  • K.六、第三重黑夜 : 「被動的靈性黑夜」:讓心靈徹底淨化而與上帝聯合
  • 1. 為什麼需要有「第三重黑夜」?
  • 2. 「第三重心靈黑夜」的體驗是怎樣的?
  • 3. 「夜盡天明」:「黑夜」裏極大的痛苦和矛盾 : 帶來靈魂徹底的「轉化」與在愛裏的「安寧」和「自由」
  • 第九章 聖衣會的靈修學 (三):詩意的感性靈修學 : 十架約翰的「詩歌靈修學」與小德蘭的「聖嬰小道」
  • 第一部 十架約翰的「詩歌靈修學」
  • 一、屬靈經歷的「矛盾共存性」
  • 二、十架約翰的三首靈修詩歌 : 《靈歌》、《黑夜》和《愛的活焰》
  • 1. 十架約翰靈修學的初心:直接表達深刻體會的靈修詩
  • 2. 從「靈修詩」到「詩歌釋義」
  • L.三、怎樣進入和領受十架約翰的靈修詩?
  • 1. 為甚麼十架約翰要用靈修「詩歌」去表達他的屬靈體會?
  • 2. 怎樣透過詩歌,讓讀者體會作者的感受?
  • 四、 靈修實踐:默想十架約翰的靈修詩成為你的屬靈資源
  • 1. 靈修舉例 (一):《靈歌》 (1578年,1585年/1586年)
  • 2. 靈修舉例 (二):《愛的活焰》 (1585年)
  • 附錄:十架約翰的三首「靈修詩」
  • 第二部 小德蘭的生平與經歷
  • 一、我閱讀小德蘭作品的經歷
  • 1. 曾經嘗試閱讀《回憶錄》的失敗
  • 2. 重新用不同的方法閱讀小德蘭
  • 二、小德蘭的生平
  • 1.進入加爾默羅修院之前的「早年生活」 (15歲以前)
  • 2. 在加爾默羅修院的生活和經歷 (15-24歲)
  • M.第三部 小德蘭的「聖嬰小道」
  • 一、進入小德蘭的屬靈生命 : 怎樣閱讀小德蘭的作品?
  • 1. 直接閱讀她的作品
  • 2. 《自獻於上帝仁慈之愛》的禱文
  • 3. 詩歌
  • 4. 閱讀小德蘭的《回憶錄》第9至11章
  • 5. 閱讀她所寫的信件
  • 二、小德蘭的「聖嬰小道」 (The Little Way of Spiritual Childhood)
  • 1. 「聖嬰小道」 : 小德蘭總結她的屬靈體會
  • 2. 「屬靈上做一個小孩」是甚麼意思?
  • 三、「聖嬰小道」引伸出的屬靈體會眞理
  • 1. 「返璞歸眞」
  • 2. 「以情玫虛」
  • 3. 「對比呈空」
  • 4. 「愛中自重」
  • 5. 總結:小德蘭的「聖嬰小道」
  • 四、後話.
  • ill.
  • 明風
  • 9789888165759
  • 9888165755
  • text
  • volume
  • unmediated
  • https://cms.trccloud.hk/opac/bib/AOoD